review: 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

自我折磨了四个多小时,把这个破东西玩完了。

虽然但是,玩完又到处看了看各种解析和评价,我脑中还是蹦出了一大堆想要讨论的话题,所以就随便说说!

虽然我管它叫破东西但是请别误解,它本身是个很棒的游戏……

(慎:包含对心理问题的看法及讨论)


首先不得不再次自我介绍:我是恐怖游戏恐惧者。这个游戏一周目末尾开始我照例开启我的传统艺能:捂眼,手指缝,只看字,不看脸。

我就是如此硬着头皮把寒蝉海猫两部大块头给啃了,也要死要活地把ib还愿返校pt之类的名作流程都看了。讲真,我和恐怖游戏的适配性是0,这也是我鲜少接触独立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ut我直到今天也不能第二次打开,我这人的恐怖阈值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低。

在ddlc二周目进行到一半时,我关了游戏去吃饭,吃着吃着饭我就出声问出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人明知道自己要怕,但还是要去玩恐怖游戏???

恐惧临界值上的图形学

玩过海猫也玩过弹丸v3了,对ut略知一二,虽然还没有碰E17/R11或ととの,但对metagame已经有了一定认知。

只是从海猫和弹丸V3来说的话,meta元素并没燃起恐惧效应。

海猫虽然是一个恐怖游戏,但是它的恐怖点并不是由meta产生,相反meta元素反倒让我没有那么害怕这个游戏;弹丸V3则完全就不是个恐怖游戏。

所以到ddlc的时候,我对着那靓丽可爱的日系galgame人设和粉红色圆角UI和极其精良的BGM,首先感到的就是:嗐,能有多恐怖呢?哪怕Monika真的给我放了个电脑病毒,那又怎么样呢?所谓「虚拟影响现实」的那种「有点瘆人」的恐怖,对于无神论者和逻辑论者的我而言完全是小菜一碟。

在这个时候我还没记起自己为什么没有动手玩ib和ut和海囚。

报出这三个名字,我的弱点已经暴露得很明显了:我对计算机图形非常敏感。

像素化、低分辨率、256位以下的色彩空间、乱码、甚至是命令行和场——这种古老的科技产物是我根植心中的恐惧。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我至今记得小时候在家玩电脑,蓝屏的时候我会歇斯底里地尖叫(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win95/98下的蓝屏,虽然但是,到了今天甚至还有点怀念),在开启大型游戏前系统自动调整色彩空间和分辨率时会马上捂住自己的眼睛,在浏览器负荷过载显示异常的时候会直接踹了插线板(坏习惯不要学)。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真的是好怕啊!!!

尽管到了今天我很喜欢用命令行操作电脑,也很喜欢去看像素画和蒸汽波类的视觉设计,玩主机或掌机游戏时到了类似桥段也用「封装好的系统它整不到我」一类的心情轻松应对,但果然在pc上碰到这类要素的时候——

我特么真的好怕啊!!!!!!!!!!

meta游戏,由于要打破第四面墙,所以游戏过程中产生像素化、画面扭曲、乱码、UI重置、突如其来的警告和命令行……都是家常便饭类的基本要素。(不如说如果没有这些要素,meta游戏还如何体现它的meta?该死的图形学)

ddlc当然也不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自行毁坏视觉元素或产生乱码的pc游戏(仔细想想甚至dmmd也有这个设计),但它吓到我的部分主要就是——它对视觉元素的毁坏,太恶趣味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让我甚至觉得是个bug,恐怖就恐怖在你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设计还是bug)在二周目的时候,最开始的各种吓你一跳就罢了,在跟Yuri的第一段长对话中,我实在是太害怕了就一直用手遮着半个视野玩,还好什么像素化和偏色都没发生,所以我不经意间把手撤开,发现他妈的Yuri立绘的一只眼睛飞出去了。

我玩到这个地方甚至不禁思考了一下这里究竟存不存在恐怖谷效应。

ddlc让我感觉非常恐怖的原因果然就是:它深谙恐怖游戏「吓你一跳」的情感曲线,而且可巧它用了很多我个人非常恐惧的图形学元素,导致我二周目玩到临近结局的时候直接喊出声来解压:我好怕啊——我好怕——

所以这种最强的惊悚就是:你知道它会meta了,你也知道立绘一定会有惊人展开了,但你他妈不知道这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每一次扭曲都出现得毫无预兆。

况且哪怕是充满预兆的扭曲,仍然可以吓人一跳。

这个例子就是一周目结局,我已经大概预想到推开门后一定是一种垃圾迫害场面,所以我想都没想就战术后退三米并且抬手捂眼,结果那个视效和音效还是太惊悚了,再加上见鬼的超级欢快的走调的BGM,我一个大doki。

真他妈的心跳文学社。

精神不安定警告

事前已经了解到这游戏风传的不良影响以及B站禁播,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虽然并不是太在意但心里还是有点紧绷的。

结果一周目写诗快给我写睡着了。

写了四个小时诗,跟二次元美少女快快乐乐共度三天之后,我在基本松懈的状态下,迎来了抑郁症少女Sayori。

这个时候我已经看到flag了,由于共情我基本明白无论要不要向她告白估计都是难逃一死,但我还是怀揣着一丝希望,说不定和她在一起只是能刺激一下Monika给我放病毒呢(对不起我是真的对这个病毒很执着)?

结果就是,她这个晴天娃娃,和这个晴朗的BGM;再加上二周目Yuri快乐割割的时候,那个欢乐的BGM。叠加在一起,完全混乱了我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肾上腺素飞速分泌,我当时就觉得——坏了。

从某种程度上我有被trigger。

具体我还是不细讲我的心理活动了,这玩意儿就是个深黑的泥沼,搞不好就会陷进去,所以我认为那个自杀少年并非空穴来风,这个游戏有这样的风险。

直到二周目才意识到作者是有意识地描写这些精神障碍群体,不得不说,虽然不是很污名化,但还是有点淡淡的恶趣味。总之就是,最开始觉得这游戏还蛮日式的,但到后面看着看着那盎格鲁撒克逊味儿就出来了。

Monika在你的电脑里放了一个病毒

我也知道这种玩梗般的话肯定半真半假,结果我还真就是被这句话给吸引到这个游戏来的。

……结果可想而知Monika没有给我放病毒的时候我好失望。

我对Monika这个角色,最终的情感果然还是蛮复杂的吧,首先这个人设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其次我强烈共情Sayori,在二周目看到Monika有一段直接用了Sayori的口头禅真是恶从心头起;最后果然Just Monika的精神污染太强烈了,我喜欢不起来。

但是——Dan的设计妙就妙在,他让Monika真的唱出来了这首写给玩家的歌。

到了这里,又怎么可能对她不产生一点点好感呢。

……其实纵观所有主角,Monika反倒不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角色,对我而言她大概就是有点精神污染。情绪显著不安定的Yuri和Natsuki是最让我害怕的。

所以她直到最后,也只能算个anti-hero,而不是villian。

毕竟她没有给我放病毒。

话说回来,在宇宙教室里Monika报出我用户名的那一刻,虽然不能说惊艳,但果然还是感觉非常有趣的。(查资料看到如果后台有直播程序运行的话Monika还会玩花,这个地方不得不承认,Dan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能力的游戏开发者)

想说喜欢不可能

我在第一次玩到二周目结局的时候,正好是我因为好害怕所以把我妈拽进屋里陪我的时候,结果Yuri快乐戳戳其实没把我吓到,但是把我妈恶心走了。

然后我陷入无限乱码循环,循环了好久还是没头,我:啊?这就meta了?打开log看了一眼乱码后的真相,但还是无限循环,我:?我是不是在哪里拐错弯了?

于是我一头雾水地删档重来了。没想到这重来就是真重来。

我本来想着要不然再认真品品美少女们的恋爱剧情呢,但点了几句就发现不行,我坚持不下去。所以干脆skip到底,也没再认真看那些分支剧情。最后意识到二周目结局那个处理的真实含义的时候,我:Monika给老子爬。

这也是上述恶趣味和精神污染的一个重要元素。

最后去看解析的时候知道了真结局的存在,但我实在是没有心思重刷一周目了。对我而言这个游戏比较像是折磨。

虽说直到最后看完四周目我还是很喜欢Sayori,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这一卦的角色,但Monika就不行(???

除了meta还有什么?

说到最后还是要落回这个话题。

打破第四面墙这个概念哪怕是在2017年(ddlc发布年)也并非那样稀奇,尤其对于文艺爱好者而言可能已经很习惯这类展开。诚然这种表现手法是一种反常规和人本位思考模式的具现,但见过一些如此理念的游戏/戏剧之后,不禁要问:除了概念,这类作品还能表达什么?

在《苏菲的世界》彰显出meta雏形的时候,读者们就该认识到这种形式本身是一种哲学讨论。而metagame的设计,最终也大多落在玩家的自我反思之上。早在海猫时期,就有多数推理爱好者被这种哲学思辨激怒,认为自己「被耍了」,而弹丸V3的恶评也无非来源如此。然而反观小众游戏(如galgame)和独立游戏,meta元素无不吃香。

非功利的思辨与盈利性质的商品之间,必定具有深刻矛盾。不知道小高在写V3的时候有没有深刻意识到这点。

如果说海猫才第一次让我开始思考文艺创作和接受之间的关系,那么思考到现在、又接受了很多相关教育,已经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拥有自己的答案了。

而ddlc,当然很成功地抛出了一种简化版西西弗斯般的哲学论题,但也独辟蹊径地让我从精神卫生方面开始了一轮新的反思。(这个该死的恐怖游戏当然是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

简单地说,古典创作是要升华思想,将接受者推上云层,从更宏观、更抽象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后现代后的创作,拼命将思想压回人类躯壳,从最个体的角度看待问题。

虽然我是一个相当狂热的古典爱好者,但也不能否认后现代的精神自有深刻价值。

简单搜了一下,看到ddlc拥有很多mod,不得不说,欧美人对于精神卫生的关注度太高了,虽然让人觉得有点草木皆兵,但也不禁感慨,真是以人为本啊。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不是傲娇病娇腹黑之类的萌属性,而是真实的心理疾病。

东亚文化又将多少心理疾病粉饰美化或污名猎奇了呢?

当然我也认为真正完美健康的精神状况不大存在,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拥有一些心理问题,但解决的第一步,果然就是要改变对「问题」或「病」的看法。

你有问题,但那是正常的。如果你苦不堪言,可以选择治疗。如果你甘之如饴,可以选择紧紧拥抱自己不同于人的那部分。

但无论如何,都请认可自己。同样地,也请试着认可世界上任何的一个个体。

不必认同,但要认可。

我总是相信这会让事情变得更好……或只是让我自己感觉更好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