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半生缘

一回家看见我妈在看这部的电影,就想起这书在我书架上坐了很久也没看,干脆拿出来看。

不得不说,稍稍有些意外。


说创作者和作品当然是会随时间而改变的,但这部变得大不像我之前在中短篇集里读过的张爱玲。描叙更深一层地细致琐碎,却不让人感觉乏闷,只感觉呼之欲出,行文间前所未有的流水顺畅。很清冷的叙述,有时几乎感觉残忍,又有时觉得聪明得过分,所以即便把心放沉了读,也免不得会产生些情感上的涟漪。

很快地就读完了,凌晨时分看到最末:「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世钧,你幸福吗?」「我只要你幸福。」几乎是《卡萨布兰卡》式的情感波动,瞬间把我卷席其中,无论此前有多平静,那时就只望着这几段字出神。

倒觉得十四年的所有、二十二万字的悲欢,恰恰好好在这几句间得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概括、总结、宣泄。不能说是那种很通俗的「意难平」,而是……心绪翻涌,很难用语言概括那时的感受。

虽然还没读《小团圆》也不打算读,但《半生缘》无疑把我对张爱玲的评价完全刷新并且抬高一层。

以前读那几本中短篇合集的时候,无非是看看痴男怨女、人情世故,但这次读了《半生缘》,这样长的篇幅里所有角色的纠缠,竟十分深刻地体味到我非常喜欢的那种「自然主义的力量」(当然还有女性的力量)。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总觉得这部小说里前所未有地加强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道,但看到最后,竟然感到的还是一种人性的趣味。

这样的一个故事,我看完后全无悲戚或伤感的意味,却反而觉得——像是经历过一个平和的酣梦,刚苏醒时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悬浮在脑海中,留下的余味很美好。

好奇去查了一下《十八春》和《半生缘》的关系,原本的故事走向让我大为震撼,所以更要说一遍创作者和作品是会随时间而改变的,很有些时候带着脱胎换骨的意味。虽说当下去追随一个创作者是要担风险的,但如果是向后追溯那些名家的时间线,可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