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眼时间看前两部已经是去年上半年的事了(……)
当时的记忆也被冲蚀得差不多了,翻开当时的影评看看自己都是在想些什么啊!思考和笔力都局限着,而且和实际脑中留到现在的印象微妙地有错位呢,这就是记录的价值吧!
虽说也是因为这个长度拆成两次间隔好几天才看完,但看完之后又是望着staff roll久久不能起身,随之而来的感想是——要把原著读掉!!
我真的要说教父整体的选角就太妙了。
开篇看到一个老了的阿尔帕西诺我先发出了一点哀嚎,最开始我还以为是老年妆,仔细看了一下上映时间不禁哑然……岁月,好残酷的一个东西。然而当镜头再打到安迪加西亚的脸上时,我又一次发出尖叫。虽说当时我还不能看穿剧情发展,但我真心实意地感慨:这就是Corleone家的颜值,这便是Corleone家的颜值。五官精致、深色头发、神情漫不经心。神啊我都快对意大利男产生玫瑰色滤镜了。
总体看下来的感觉是:它没有前两部那么有艺术性,总体稍微易看一点,一个主要的用途是给这个系列做了一个内容上的收束,略嫌乏善可陈,不过也并非一无是处。
视觉上印象最深的片段是Michael在月季花丛边向神父忏悔的情节,那张令人难以读懂的沧桑脸颊配上宁静怒放的月季花,再加上从窗内向外窥探般的机位,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就是Vincent和Mary包饺子的那段,对两个人的手的特写,哇哦,简单而精妙,所有的情欲、彷徨、纠结,全都在这两只漂亮的手里,太强了。所以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不看索菲亚科波拉那张毫无演技的脸,一切都能好起来。(对不起)
索菲亚科波拉的演技就,太薛定谔了,她确实还是个蛮合适的花瓶,鉴于Mary这个角色本身定位就花瓶,所以也不能说就不合适,但我预想中的……能搞出黑帮骨科的女人,怎么也应该稍微有点格局和气势吧,哪怕是Michael放在怀里宠大的娇女,难道就真的像Kay一样是一个纯白的美国甜心吗,分明是个意大利味美人……这部分我觉得不仅仅是演员的因素,这个剧情和角色塑造(我是指整部教父3)就有败笔之嫌。
之前我不是说过Michael的结局大概难逃众叛亲离或孓身一人,点中了也毫不意外,但是就,反而这个过程演绎得有点令人费解。整部我最喜欢的Michael台词是那句「我愿以我骨肉生命起誓不再作恶」,那种一语成谶感真不错,可惜就是有些OOC味。我去查了一下原著相关,果然教父2、3的原著不是马里奥佐普,只能说是很遗憾了。
总觉得对Michael的刻画确实要算是一种十分乏味的「洗白」。整体几乎是在呼应第一部,譬如开头的宴会,比如结尾的歌剧。但无Michael初次杀人前的那种强烈的箭在弦上的挣扎,也无Vito去世前那种浓烈的震撼人心的色彩。而且作为续作,里面没有Tom,没有很好地解释Vincent的生平,该怎么说……不免让人感觉缺失而且带些遗憾。
看完《教父》系列我最深的感触是,它与我看之前的预想全然不同,讲的并非是黑手党领袖这种詹姆斯邦德般的男性偶像故事,而是主要聚焦在一个身居高位的男人的爱别离苦、身不由己、求而不得之殇(?),其实3里Michael对Vincent说的那句话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你想要这样的身份,那么就放弃你的爱。这才是这三部影片的骨髓。有点像是男人们为自己江山美人不能两全的开脱。因此《教父》中所有的女人都是片面的、薄弱的、有点不可理喻的;也很能代表那种喋血、蛮横、利益至上的地下世界的逻辑。
如果一定要和意识形态分析体系靠上的话(对不起又是这样的时间了),最终还是会隐隐感觉,Kay和Mary,美国芯的天真烂漫漂亮女人,就是他们的美国梦,永远的求而不得,不管是作为恋人的,还是作为骨肉的。总之就是,表达一种从未属于这里的惆怅、还有永远难以割舍的对故里的怀恋。
……拿不起放不下,怎么当黑帮老大(个人意见)。
出于积累的目的,关于黑社会的文艺作品,教父、如龙、古惑仔,我都有意地去接触了一下,最大的感触还是,太男性情怀了,太理想、也把女人看得太快消了。不得不说,那种对信念情怀的恪守,或许就是人们对地下英雄的真实向往吧。可惜就是,真实的黑社会无论如何也很难与高贵的情操沾上关系。总体而言,有一点自我感动的嫌疑。但仍必须说,是一种非常重要、也很浪漫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