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作、真实和我

(微博长文的后续。有些事情和思考更私人也更情绪化,珍惜此刻的表达欲把它记录下来)

【以下:11月26日的微博长文原文】

我想了很久我为什么不再喜欢提问箱、私信和只言片语的交流。

创作者是一种从大千世界各处汲取灵感、在自我内部进行消化与加工、最终成为世界的再生产者的生物。所有的创作都是有来源的,这也是在我看来创作最真挚也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了解创作者的最佳途径自然是了解ta的创作源头。
「最喜欢的艺术家/作品」是各种面试时必将提起的问题,也是交流时打开场面的最佳话题。同样是真正感受与了解一位创作者最关键的契机。

前提是:你要同样真挚、并同样珍重地提出这个问题。

因为这是创作者核心的一部分组成,所以不会有人轻描淡写地把自己如此珍视的部分散落给毫不关心、甚至已经提前表现出有色眼镜的人。
当交流这个话题的时候,会让我感觉舒适的氛围是:「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你」「有什么愿意分享的内容吗」。
而不是:「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让我听听」。

说实在话,哪怕只是普通的交流,这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与人拉近距离的前提,是尊重、好感、以及将对方视为一个有情感和思维、会成长和改变的「人」。
而不是预判、偏见、刻板印象和猎奇。
更何况对于心灵和感受比常人都敏感至少一倍的创作者而言,被「物化」(无论是矮化、神化还是他者化)尤其难以承受。

在我看来,「请看到真实的我」是创作者怀揣的永世的孤独。
而「请接受真实的我」则是生而为人(社会动物)所伴随的诅咒。
「请承认真实的我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是创作者的运作方式和职能所决定的必然的精神需求。

我一直认为创作者实质上比非创作者要真挚很多,因为他们一定是有不得不表达的思考和冲动才会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思考具现化。
反过来说透过作品可以将创作者的真实看得一清二楚。
我永远声援(我不能很无责任地用「喜欢」这个词)真挚的作品,而不是「好」的作品。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看创作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事吧。

【以下:11月26日跑来这里暴写的狂言】

继续阅读“关于:创作、真实和我”